双极射频热凝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热凝术利用射频电极在椎间盘内形成射频电场,在工作端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一方面使维持胶原蛋白三维结构的共价键断裂,从而使胶原蛋白固缩,体积缩小,盘内压力减小;另一方面可使伸入纤维环内层的伤害感受器消融并阻止神经长入,减少椎间盘退变组织对神经的刺激。
我们应用靶点定位使其致病部分的髓核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解除压迫以提高疗效,但由于单极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射频针的工作端在突出物内,使其在椎间盘内的作用范围受限,有时减压不彻底,致使突出物回纳不全,远期疗效欠佳,与双极射频热凝术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意义。
朱玲等的双极射频体外实验观察表明,在双电极模式中,电流变化先在两个电极针之间传导,从而形成了高电流,在单极模式下,热量会向射频的各个方向播散,在双极模式中,热量集聚在两个电极之间,一侧电极的热量被另一侧电极挡回,这样热量局限在两根电极之间,产生了比单极射频更高、更集中的热量。我们在ct定位下,使一根电极针位于突出物内,另一根从健侧进入椎间盘内,并且保证两根射频针的前端间距小于1.0cm,与朱玲等的实验研究相吻合,双极射频热凝术在两电极工作端之间形成线性毁损灶,其中靶点内的电极作为射频电极,与另一工作电极形成电流回路,扩大了热凝毁损范围,使胶原蛋白最大限度的固缩,盘内压力明显减小,突出物明显回纳,同时使伸入纤维环内层的伤害感受器消融更彻底,与单极射频比较,近远期疗效明显,复发率低,本研究观察组在术后180d的优秀率为81.25%,优良率为93.75%,双极射频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关键在于两根电极针在椎间盘内的位置关系,我们的研究表明,只要两根电极针工作端之间的距离小于1.0cm,就能产生满意的毁损范围,对于中央型突出,我们经双侧侧隐窝垂直进针,充分利用双极射频热凝范围广的优势,提高了疗效,所有治疗均在ct定位下进行,创伤小,安全有效。
节选自《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
杨小林、卢弘栩等
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第25卷第16期